千年瑶寨“非遗+扶贫+旅游”模式,建设生态文化保护实验区发表时间:2020-04-11 00:0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5月9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李金早表示,文化和旅游领域的扶贫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就文化领域来讲,主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即“非遗扶贫”,就旅游领域来说,则是“旅游扶贫”。 所谓“非遗扶贫”就是通过支持发展一些传统工艺,甚至是家传的工艺,向贫困户普及,通过贫困户掌握这些技术实现脱贫。“旅游扶贫”就是利用当地的资源发展旅游业,走出一条脱贫攻坚的路子。而这两点,千年瑶寨都具有很大的优势。 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年瑶寨就具有3项,包括瑶族“耍歌堂”、瑶族长鼓舞还有瑶族婚俗。 “耍歌堂”是连南排瑶集纪念祖先、追忆历史、庆祝丰收、酬谢还愿、传播知识和群众性娱乐活动等为一体的传统民间盛会。2006年5月,瑶族“耍歌堂”被国家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到重大瑶族节庆,千年瑶寨与当地瑶胞同乐,举办“耍歌堂”集会活动。 瑶族“长鼓舞”历史悠久,已经跳了800多年,于2008年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瑶族长鼓舞有36道表演程式,可分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人数越多气氛越热烈。长鼓舞的舞蹈语言较为丰富,反应了排瑶的生产活动、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 瑶族婚俗分订婚、认亲、择日、举行婚礼(没有新郎的婚礼)、回门五个过程,充分体现了瑶族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2009年10月16日被列为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4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千年瑶寨有瑶族婚俗等各种展演,让游客一饱来自连南瑶族的浪漫。 而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年瑶寨也有不少,如瑶族刺绣、瑶族银饰还有排瑶民歌等。 连南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却有自己的服饰语言。千百年来精湛的瑶族服饰刺绣工艺和独特的刺绣风格,创造了绚丽多彩的刺绣服饰,也成为瑶族文化变迁的活化石。连南瑶族服饰刺绣于2009年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荣获“中国瑶族刺绣艺术之乡”称号。 2012年2月,连南排瑶民歌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瑶歌是排瑶人民口头文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婚嫁、丧葬、祭祖、敬神、待客、劳动、节日喜庆等场合无不以歌声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排瑶的民歌依歌的类别和歌词内容定调,使内容和形式更加和谐自由,吟唱起来更加娓娓动听。至今流传下来比较著名的有:《盘古歌》、《歌堂曲》、《师爷歌》、《新娘炒黄豆歌》等。 连南瑶族银饰制作技艺的历史悠久,瑶族人把收藏的瑶族银饰传给后代作为驱鬼避邪保平安的一种信仰和财富。瑶族银饰的图案多以几何形为主及人物、花鸟虫鱼等不一、大小不同的规格。瑶族银饰具有精选材质、质地纯正、做工精细、图案优美、色泽明亮等特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除了以上那些,瑶族的玩坡节、扎染还有排瑶牛皮酥制作技艺都是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因为千年瑶寨拥有这么多传统工艺和旅游资源,才使得瑶寨人民在脱贫的道路上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文地理优势和祖传的工艺达到脱贫的目的。而千年瑶寨也一直致力于保护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生态文化保护实验区,维护文化遗产与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的文化生态平衡。 (部分图文信息来源于:广东文化旅游 学习强国) |